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书院制”成为大学通识教育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新模式。那么,什么是“书院制”,这种教育培养模式有哪些特点?
什么是“书院制”
我国大学实施“书院制”高等教育模式的建设历程已有20多年,是我国高校在融合古代书院教育和西方住宿学院制教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新型学生教育管理形式。其打破传统院系按专业划分的壁垒,以“书院”为独立育人单元,整合教学、管理、服务资源,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课堂育人与全程育人贯通,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综合素养和创新潜力的高素质人才。
“书院制”的特点
一是推行社区制度。对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丰富的社群生活,改造学生的生活园区,在其中加载现代先进的学习生活设施,为学生提供自主化的学习生活空间和人性化的育人氛围。
二是推行导师制度。构建多维导师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特别是加强学生与育人导师、学业导师、社会导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密切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
三是混合住宿。“书院制”打破大学同专业学生“聚居”的传统,使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混住在同一栋楼内,得以共同交流,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得以碰撞,并积累丰富的人脉资源,弥补学院专业教育在学科交叉方面的不足,培养具备跨界整合能力的交叉复合型人才。
今年,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持续推进或深化“书院制”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些“新书院”的特色与培养优势吧~
清华大学
5月30日,清华大学举行无穹书院、紫荆书院、自强书院、水木书院成立仪式暨书院院长聘任仪式。无穹书院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创新与应用,着力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全球竞争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军人才。紫荆书院在宽口径的理工人才培养中,融入艺术、创意要素,旨在培养具有跨文化协调能力和跨学科实践能力的国际工程创新引领者。自强书院构建“智能+”工科育人新体系,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培养智慧能源领域创新领军人才。水木书院以“人工智能驱动的工程+管理”为特色,面向社会长远发展需求和标志性重大工程需求,培养未来工程引领者。目前,清华大学已拥有15个承担本科生培养任务的书院,预计2025级本科生近60%进入书院培养。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面向2025级本科新生重磅推出“启迪书院”。启迪书院作为同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新型学院,打破学院隔阂、强化学科交叉,实施“本科基础宽、硕士专业深、博士学术精”的培养模式,落实高端导师负责的完全学分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书院采用“双院协同”管理模式,由专业学院和书院共同打造育人新模式,实现1+N导师指导不断线、项目制课程参与不断线、国际视野拓展不断线,学生毕业后将赴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或者进入行业领域头部企业就业。
东南大学
2025年6月,东南大学设立“三江、南高、东南、中大、南工、南雍、日新、至善”八大书院,通过统一制定大类课程方案、统一打造优质第二课堂、统一管理优化育人资源,科学构建“三个课堂”,编织起重塑大学第一年的“立体网络”。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学校统一制定大类课程方案,分层次、模块化重构大一公共基础课程,重点衔接大类知识结构与专业教育,为新生搭建起逻辑严密的知识架构。学校依托四牌楼校区厚重历史底蕴与环境区位优势,古老建筑、红色阵地化作文化育人的鲜活教材,周边社区、企业成为实践育人的沃土。育人资源整合更彰显书院制的温度。打破专业、年龄限制的多元导师团队,成为陪伴新生启航的贴心引路人,全体新生辅导员驻守宿舍楼,“一站式”学生社区全面服务新生成长成才。
中国海洋大学
2025年,学校倾力打造了“蓝梦拔尖人才实验班”。“实验班”实施“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教育。一年级由崇本学院统一培养,集中住宿,书院制管理。二年级可选择海洋科学、智慧水产、海洋生命、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治理五个方向,进入崇本学院(海洋科学方向)、水产学院(智慧水产方向)、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命方向)、未来技术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方向)、法学院(海洋治理方向)学习,由各专业方向所在学院负责日常管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5年7月,学校成立牧星学院,下设致慧、致微、致元、致和四个书院,承担着学校低年级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学院以“书院管理+大类培养+灵活分流”为核心,构建书院+专业学院的“双院协同”的育人体系。学院将通过文化熏陶、专业启蒙、学科交叉、个性选择、平台支撑等五大优势,致力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学院通过大协同、大平台、大生态,汇聚育人要素,激发育人活力,实现大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