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们可以在微信圈里晒旅游照片吗?

来源: 李镇西 浏览量: 6003

最近一则关于提醒教师不要在微信圈里晒旅游照片的“通知”,引起了老师们的普遍反感,一时热议不断,让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网络又热闹了起来。大家抨击该“通知”的发布者:“老师们假期自费旅游招惹谁了?”“自己辛苦挣的钱自己怎么花,还得听有关部门安排?”“你觉得当老师好玩儿,你来当呀!”……我当然也觉得这个“通知”太荒唐太离谱,荒唐离谱得“不真实”——我最初听说这个通知,第一个反应是“不可能”,是有人在网上“恶搞”。 

我曾经说过,就育人而言,教育这个职业的确不是一般的职业。作为教育人,我们在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上对自己应该有着较高的标准。教育以外的人们,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高一些,这也可以理解。但教师追求高尚的人格,不等于教师就没有应有的人的合理诉求,失去了作为一个人应有的享受与乐趣;对教师寄予崇高的期待,不等于要把教师奉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然而长期以来,教师的精神和肢体总有一种“被束缚感”,做什么都得“注意影响”,结果不但失去了精神的自由,也失去行动的自如。

那么,究竟是谁用无形的“道德”绳索捆住了教师的心灵与手脚呢?

我认为这“绳索”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条“绳索”来自有些教育行政部门。毫无疑问,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科学而有序地管理,教育也应该和所有行业一样,接受政府代表人民监督。这是不言而喻的“默认前提”。但是这种管理和监督只能是依据国家的相关法规来实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依法行政”。恕我直言,一切离开了《教育法》《教师法》等国家法规而对教师的苛求,都属于“行政乱作为”。比如这次的“老师旅游不能发朋友圈”的“通知”,就是毫无任何依据而随心所欲对教师正常私人生活的干涉。对于个别违背师德,违反教师职业规范的“教师”,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这是完全应该的,不如此不能维护教育的圣神与教师的尊严。但不能因为个“别害群之马”,便对整个教师群体有一种源于“不放心”的“防范心理”。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发的通知,总是爱规定教师“不许这个”“不许那个”,却很少鼓励老师们“可以这样”“可以那样”。如果老师们连周末AA制自费吃个饭,都被通报批评,他每天怎么可能以一种幸福的心态和潇洒的姿态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第二条“绳索”来自某些“社会舆论”。所谓“社会舆论”,是社会对某一问题的共同倾向性看法或意见,而这种看法或意见,从来都没有“作者署名”。它可能来自某些媒体夺人眼球的“据说”,可能来自某些机构耸人听闻的“据传”,也可能来自街谈巷议的“听说”……虽然无形,却很有杀伤力。其特点往往是“捕风捉影”“断章取义”“添油加醋”“以偏概全”。比如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在网上流传甚广,内容是说现在的教师对应该讲的知识“课堂不讲,课后交费补讲”,而且已经是“普遍现象”了,作者由此创造出一个词:“师腐”!并进一步把“师腐”和“官腐”提到同样严峻的高度,大有“师腐不除,国家不国”的岌岌可危之虞。这简直是夸大其词,且耸人听闻!教师队伍中当然有个别这样的败类——哪个行业敢说自己的从业队伍都很“纯洁”呢?但不能以这“个别”来否定整个教师群体啊!看看我们有些无良媒体吧,有的记者总喜欢盯着容易引发“轰动效应”的个案来渲染报道:教师强奸女生啊,班主任在学生脸上刻字啊,逼学生跳楼啊,等等。本来应该得到全社会尊重的老师,有时候甚至出了校门都不敢说自己是教师,谈何尊严?医生救死扶伤,警察维护平安,教师教书育人,这三类职业本来是最应该受到社会尊重,现在却被妖魔化为“白蛇”、“黑蛇”和“眼镜蛇”!有一年我在外面讲课时,课件上有一张我校老师春游打麻将的照片,于是,有记者就提醒我说:“公开场合展示老师们打麻将的照片,而且有没有批评性的评价,影响不好。”我火了:“老师休息不能打麻将吗?谁规定的?其他行业的人下班后都可以打麻将,为何老师不行?”现在,连教师暑假旅游都要被“提醒”,你们还让不让教师活了?如果一个老师成天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不做贼也心虚——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引发“影响不好”的“社会舆论”,如此精神被束缚的教育者,他怎么可能成为新一代公民的创造者?

第三条“绳索”来自教师群体中的某些教师。记得去年我暑假我旅游过程中将照片晒在微信圈,也有朋友提醒我要“注意影响”,因为“暑假还有老师在给高三学生补课”;还说“我们收入低,没法去旅游”;加上去年国内有些地方发大水,有人就批评我“还有心思旅游”。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待遇的地区差异还比较大,现在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够旅游。但愿有一天,每一位中国教师都能够有经济实力假期旅游。这也是我们的“中国梦”。可是不能因为还有老师不能去旅游,所有教师都不能旅游呀!还因为去年伦敦奥运会上某澳大利亚运动员批评孙杨服兴奋剂,而我刚好在照片说明中写了几句澳大利亚如何美丽,于是又有人说我“不爱国”了。我真是无语!微信公众号有一个打赏功能,读者可以自愿三元五元地打赏作者。其他作者接受打赏好像没事,可教师都不行,好像教师接受了打赏就“有悖师德”,而这种指责往往都来自同行。因为有老师对我直言:“这好像不是李老师的风格。”我也直言:“这就是我的风格!”很难说这些老师有什么恶意,他们也许是长期以来背着沉重的“道德重负”所致,也许是“我过得不好,你也不应该好”的平均主义传统观念使然,他们不仅自己被无形的“道德”绳索捆缚,而且用这绳索去捆缚同行。但长期如此,教师的精神状态会是怎样的,不言而喻。

再说一遍,教师当然需要起码的从业良知、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规范的职业言行,但不需要“道德”绑架——无论这绑架来自何方。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具有自由精神、创造能力的人,因此教师最应该拥有舒展的心灵。愿我们老师的身心挣脱一切枷锁,以明亮的精神世界去造就同样精神明亮的现代公民。


2017年8月21日

公服平台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最新消息

甘肃教育在线

甘肃教育在线

甘肃微教育

甘肃微教育

甘肃微就业

甘肃微就业

甘肃校企合作

甘肃校企合作

甘肃职业技术教育

甘肃职业技术教育

技能甘肃

技能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