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评 | 切实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度重视教育

来源: 人民教育 浏览量: 7972

小编说:“双减”政策给我们提出的不仅是一个现实任务,更是一项长期政治使命。落实“双减”,首要的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切实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度重视教育,实现教育优先优质发展。一起来读!

近日,“双减”文件引发各方关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出台落实举措。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河北、贵州、吉林、广东、辽宁等省省委书记亲自召开会议紧急部署“双减”落实工作。

媒体关注点集中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上。实际上,落实“双减”,首要的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明确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双减”文件多处提出,要“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也就是说,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做优做强我们的学校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的关键在于各级党委政府切实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度重视教育。

党的领导人历来重视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早在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和七个省市教育厅、局长的谈话中就明确指出:“省、市、县三级第一书记要管教育——不管教育的现象是不能容许的。”1985年,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并犀利地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

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并专门对党委政府抓教育提出要求:“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

近年来,一些省(区、市、县)的主政者敏锐地意识到了教育应该成为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主要着力的领域,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战略支撑。他们不是等到教育成为民生热点才被动应局,而是富有远见地进行谋划和推进落实;他们不是短视地把盖楼修路当作政绩追求,而是把教育摆到德政工程的位置上,满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为他们提供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机会。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湖南泸溪确立“教育立县”的发展理念,经济较发达地区江苏泰州市委市政府把“新春第一会”开给教育,并邀请教师坐到C位,归根结底,践行的是“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执政理念,实行的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谋划。

切实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度重视教育,必须树立高度的政治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并提出“四个服务”的要求,这是对“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深刻解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号角。强国必先强教,要充分认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充分认识教育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面的独特使命,充分认识教育在提高国家竞争力、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教育优先优质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

切实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度重视教育,必须凝聚强大的政治智慧。校外培训热、高价学区房、教育焦虑、教育内卷等现象,充分反映了当前教育问题的复杂性,教育与经济、社会等领域问题交织在一起。解决教育问题,必须要用系统性原则,统筹施策,综合治理,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当前家长教育焦虑居高不下,在中高考竞争体系之下,如何缓解这一焦虑,克服教育内卷?一方面要坚决斩断利用升学竞争、炒作教育焦虑、制造剧场效应、获取经济利益的链条,消除教育内耗,使孩子的发展、人才培养回到健康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实现应教尽教、学足学好,满足家长多样化教育需求;还要在全社会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发展观、教育观。这些问题,都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运用政治智慧,破解现实难题,维护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切实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度重视教育,必须付诸有力的政治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适应教育综合改革需要,教育治理的制度体系也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充分用好“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这一机制,把它变成一个日常制度、有效制度、有力制度,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要强化教育督导制度执行力,切实增强对中央重大教育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督导工作。要以“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指南,以制度为保障,把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暖的关怀给到教育,在土地、基础设施、编制等方面最大力度支持教育,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尽快建立起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等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根本解决“双减”等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双减”给我们提出的不仅仅是一个现实任务,更是一项具有战略眼光的长期政治使命。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在此,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此。希望教育优先优质发展不仅仅是少数地区的“一把手”工程,更是一种普遍的制度化常态。

公服平台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最新消息

甘肃教育在线

甘肃教育在线

甘肃微教育

甘肃微教育

甘肃微就业

甘肃微就业

甘肃校企合作

甘肃校企合作

甘肃职业技术教育

甘肃职业技术教育

技能甘肃

技能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