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年招生遇冷!强基计划到底该不该报?怎么报?

来源: 高考网 浏览量: 2969

2020年首次实施强基计划,对于强基计划,不少家长和考生依然抱有很大怀疑态度,到底该不该报?强基计划实际培养如何?针对该政策,以下部分大学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对接下来的考生有一定“引申作用”。

首届强基计划招生遇冷

2020年强基计划首届招生,但是多校却出现补录现象:


2020年新生入学后,多校发布补录通知,从学校发布的数据来看,多校补录近一半的人。还有多校没有公布补录人数。除了清北,其他学校几乎都没有招满。为此,很多人都说强基“遇冷”。


2020届学生对强基计划的态度


类型一:主动放弃型

武汉十一中高三考生李某童的案例,就是部分考生的缩影。

今年5月,李同学和班里几位同学都报了“强基计划”,李同学报了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的物理学专业。

高考成绩公布,李同学考了684分!超过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线。李同学和家人商量后,放弃了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物理学专业的面试机会,最终填报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并被顺利录取。

类型二:十分热爱型

考生一:“既有荣誉感也有使命感。”在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基础医学专业就读的郝文琴来自湖北省潜江中学,她说选择医学是高一就种下了种子。

当时,潜江老乡、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者刘珏来校讲授自己的从医经历,给了她很深的印象,当时她就下决心读基础医学。

今年2月疫情期间,她发现刘珏还是最年轻的全国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成员,奔波在湖北抗疫一线,这对她触动很大。

今年5月,郝文琴报考了北大强基计划基础医学专业,最终以678分的高考成绩实现了梦想。郝文琴告诉记者,有强基计划这么好的平台,一定会有好的科研前景,争取能为国作出贡献。

北大强基计划基础医学专业班辅导员杨恩策介绍,北大强基计划基础医学专业不惟分数论,看重志向,单独编班,选择强基计划就是选择当民族复兴的基石,发展没有上限。

考生二:徐方维来自河南商城县,他所在的商城高级中学,70人的班级上,10多人报名了强基计划,他是唯一走到最后的。

他回忆,当时班上很多同学准备报强基计划,都觉得这个跟过去的自主招生相似。班主任老师则一再提醒,该计划只适合成绩拔尖的学生,录取时高考成绩要占85%。

这样,班上最终有10人报名。高考结束,徐方维考了675分,8月4日面试也取得了93分的好成绩,超过华中科技大学在河南669分的强基计划录取线。对于自己能被录取,徐方维相当满意。

类型三:盲目型

因为没弄明白强基计划和过去自主招生的差别,报考兰州大学强基计划的丁睿松未能入围,最终上了西南交通大学。高中就读于武汉二中的丁睿松平时成绩有600分,希望通过自主招生能圆自己上985名校的梦,但刚进入高三便有自主招生取消的消息传来。丁母向记者说,今年初,教育部公布了强基计划,让一家人又看到了希望,很快让孩子报了名。

丁母盘算,强基计划高考成绩占85%,面试成绩占15%,比照兰州大学过去在湖北省的录取线,儿子正常发挥应该够线了。但兰州大学强基计划湖北录取线公布后,她傻眼了,都到630分以上了,她这才明白强基计划并非过去的自主招生。

类型四:弯道超车型

今年5月,刘订均和班上40多名同学一起报了强基计划,他填报了浙江大学基础物理学专业的强基计划,因为高考分数未过线而未能入围,以652分被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专业录取。进校报到第二天,得知华科启动强基计划二次选拔,他毫不犹豫报了名。

刘订均介绍,华科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有5个名额未录满,补录通知下发后校内有50人报名,通过笔试后20人进入面试,从中选取了5名学生,他是其中之一。他高考志愿也填报了华科物理学专业,该专业录取分数653,他以1分之差落选。


学校对强基计划的态度

华中科技大学:“明年应该不会再出现补录的情况。”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吕京涛教授对出现补录有些诧异,同时也认为,今年是强基计划推出首年,还在探索,明年就会好起来。事实上,该校物理学强基计划补录5人,是该校最少的,其他专业补录相对更多。

武钢三中校办主任刘江华:“今年武大、华科强基计划的入围线远高于学校录取线。”武大、华科在湖北的强基计划入围线比普通线高出10多分,“高这么多分,一些考生转而选择其他专业。”

刘江华分析,有些考生和家长看重升学和就业,对强基计划认识不到位,报考只将其作为备胎。“明年强基计划应该增加一些限制性条件,避免今年出现的这种摆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展规划处处长徐绍红:也关注到“强基计划”招生先热后冷的变局。他认为主要原因并非是招生规则,而是源于家长和考生对基础学科认知的偏差,简单地把基础学科专业归为“冷门专业”。基于这种认知,基础学科招生“遇冷”成为普遍现象,即便对名校也是如此。

“要遵循基础科学的发展规律,优化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让他们不担心没有用武之地。”徐绍红表示,解决这个问题是个系统工程。他建议国家实施更多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显示度的重大科学计划、重大科学工程,以此拉动对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的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要优化学术评价机制,切实破除“五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有别于应用学科的职称晋升和待遇保障制度,鼓励基础科学领域人才“板凳甘坐十年冷”,真正让考生和家长体会到学习基础科学有前途,从事基础科学创新光荣。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志勇教授:强基计划改革立足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突出基础学科支撑引领作用,培养未来领军人才。相比以往的“择分”,强基计划的“择志”色彩更加鲜明。

深入推进强基计划,有必要加强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在中小学教育中,要加强高校与中学教育的衔接沟通,通过开设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开展咨询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结合国家发展和自身成长,树立远大理想。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认为就业好、待遇高的专业有吸引力,对家长而言是可以理解的;基础学科成才需要的时间更长,就业面的选择又窄一点,这是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的特点,招生改革要更有针对性。

别敦荣表示,强基计划明年会如何,有待观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强基计划要达到目的,必须探索一条中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路径。


未来强基计划会如何?

针对2020年强基计划“遇冷”情况,多人对未来走向进行预测,目前预测主要分三种:

1、近几年可能保持稳定。2020年只实施了一年,近几年再进行大调整的可能性非常低,保持稳定的概率会比较高,此外,目前的高要求、高标准自动将功利性强的学生排除在外,剩下的学生大多符合强基计划“择志”要求。

2、政策应该会进行调整。只是调大调小的问题,未来可能会开放更多的专业、投入更多的招生计划、招生可能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的门槛。此外,国家可能会根据强基计划设置配套的出口等,改善目前基础学科培养出口、就业整体环境,如待遇、科研扶持等等。

3、观望中。强基计划实施后,其结果让很多人没有预料其结果,很多大学也没有做最新的概述。未来到底走向如何,都在观望中。


强基计划背景介绍

Q: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有哪些?

A:起步阶段,强基计划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

Q:“强基计划”出台的背景?

A: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

Q:实施强基计划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A:强基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一是在改革定位上,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着力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

二是在制度设计上,与促进教育公平相结合。以高考成绩作为入围依据,完善制度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三是在评价模式上,与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引导中学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是在改革协同上,与推进高等教育相关改革相结合。加强统筹协调,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加强科技创新等改革相衔接,形成改革合力。

Q:强基计划的招生定位是什么?

A: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Q:强基计划的招生程序是怎么样的?

A:强基计划的招生程序主要包括:

  • 试点高校发布年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 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网上报名参加强基计划招生;

  • 所有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 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成绩;

  • 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学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

  • 高校组织考核;

  • 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并由高到低进行录取。


如何报考强基计划?
一、报考篇

1、复读生可以报强基计划吗?

答:复读生可以,2020年报名系统和高考报名相关联,有2020届考生身份都可以进入报名系统。

2、请问强基计划只针对农村同学吗?城市户口能报考吗?

答:强基计划对户口没有限制。针对农村特殊区域招生的是专项计划。

3、竞赛金牌及银牌是直接录取吗?

答:银牌及以上的竞赛生可破格入围,入围以后仍需参加校测,最终以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校测成绩)择优录取。2020年高校对破格考生录取要求为,总额和和层级不低于本省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线。

4、强基计划破格入围中决赛二等奖以上指的是省级赛事还是全国总决赛?

答:是指全国总决赛。

5、全国机器人大赛二等奖能报强基计划吗?

答:机器人大赛奖项说明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特长。可以选心仪专业和高校试试。强基计划对奖项没有硬性要求。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综合成绩优异即可。

6、五大学科竞赛奖项对强基计划有用吗?

答:多数高校给出的破格入围条件为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满足奖项要求的考生可凭借破格入围条件报考高校强基计划。未满足条件的考生也不要气馁,可以选择感兴趣的高校和专业,在校测时发挥专业特长优势。

7、奥赛获奖科目是否要和报考专业严格对应?

答:大部分高校不要求考生获奖学科与报考专业完全一致,按简章要求报考即可。

8、文科生报考强基是不是太吃亏了,证书都不管用?

答:强基计划入围主更看重综合成绩,另外,文科奖项在校测面试也能侧面反映出文科类专业学习潜力,所以在校测还是占据一定优势的。

9、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能同时报吗?

答:两者报名不冲突,可以同时报考。但强基计划在综合评价之前录取,考生可在校测前权衡选择升学途径。

10、强基计划和高校专项能同时报名吗?哪个具有优势?

答:只要条件符合,可以同时报名。优势是相对的。

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报名基本只有户籍要求,且大多数高校不设校测,最后依据高考成绩单列批次录取。

强基计划,面向全国选拔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强基计划以考生综合成绩(高考成绩85%+校考成绩15%)录取,入校后单独编班培养,本硕博贯通培养。

11、一旦高考发挥的比较好,还可以放弃强基吗?

答:强基计划录取是在所有批次之前,所以一旦录取是没办法参加后续批次录取的,但强基高校校测安排在高考出分后,如果高考发挥很好,想去尝试其他院校专业,只要不去校测,高校就自动认为你放弃强基资格,是不影响后续批次的录取。

12、强基名额太少了,刚过一本线是不是没有希望?

答:2020年强基计划门槛很低且报名流程有所简化,这省了不少报考时间。并且强基计划试点的36所高校都是双一流A类高校,对于刚过一本线的考生可以报考,但最好根据自身实力选择水平相当的院校和专业,提高入围几率。

13、2020有国二以上奖牌的竞赛生是不是会扎堆报清北,那是要冲一下清华还是报复旦交大能稳一点?

答:具有国二以上奖牌的竞赛生非常优秀,但录取还需要结合高考成绩,建议结合高考成绩选择,或和院校招生组进行沟通后再做决定。

14、强基计划XX大学在网上如何报名?

答:登陆阳光高考网,点击首页特殊招生类型服务平台,登陆学信网账号,选择进入目标大学的报名渠道,按照流程报名即可!

15、强基计划报名的具体流程可以稍微叙述一下吗?

答:注册登录—进入系统—查看报名须知—确认报名条件—查看破格信息—附加信息—选择志愿专业和是否调剂—确认志愿—下载志愿表—上传志愿表—交费—报名成功。

二、入围篇

16、高校入围规则是什么?

答:入围基本分为两类,一凭高考成绩;二凭学科竞赛奖项。第二类即我们说的破格入围,2020年要求五大学科银牌及以上奖项。

17、平时成绩优异是否能够入围?

答:入围与否取决于考生的高考成绩,而非平时成绩。

18、如何确定破格入围条件?

答:获奖名单以中国科协公示为准。

19、强基计划校测入围比例是多少?

答:高校一般按照招生计划3-4倍入围,清北两校按招生计划5倍入围。

20、学生入围后,如果有部分学生因为高考裸分放弃校测,那会有补进去的入围学生吗?

答:强基入围不会补名额。但2020年部分高校会在本校已经录取的本科生中进行再次选拔!

21、某校对某省的最后招到多少学生的指标是一定的吗?入围后,在校测和后面的算总分环节,是省内竞争还是全国竞争?

答:招生计划是一定的。考生将进行省内竞争,如果录取名额不足存在调剂和再次选拔的可能。

22、破格入围的考生占招生名额吗?

答:破格入围考生不占用招生计划。

三、专业篇

23、强基计划有哪些专业招生?

答:强基计划开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相关专业招生,部分学校开放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医学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等。考试可在报名系统里查看可填报专业。

24、报名时一定要选择专业服从调剂吗?

答:不一定,可基于考生意愿选择。2020年部分高校在招生宣讲时声称,存在专业未满额将从暂未录取且服从调剂的同省份第一类考生中,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录取的情况。

25、报名系统里选择的专业调剂是在强基计划的几个专业里调剂,还是学校所有专业里进行调剂?

答:仅在高校强基计划专业间调剂。

26、如果只想报两个专业,其它专业不想学,是不是就可以选择不服从调剂?

答:视学校规定,可以选择不服从调剂。

27、请问一个专业收多少人呢?比如一所高校招150,但包含9个专业,所以平摊下来大概每个专业16个人?

答:不是平摊计划。招生计划由高校拟定,参考了往年招生录取情况等多种因素设置,具体登录报名系统看本省情况。

28、“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综合成绩调剂到其他专业录取,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不予录取。” 这句话什么意思?

答:从志愿填报的角度看,招生名额有限,部分考生会被调剂专业。这类考生如果不服从调剂就不被录取,也不影响后面其他批次的志愿填报。

29、强基计划专业怎么选?

答:专业的选择首先要看高校开放的专业情况,在简章和报名系统可以查到高校在本省的招生专业。

30、古文字和哲学可以都报吗?

答:要看高校设置的专业限报数量。

31、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和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的具体不同之处在哪?

答:学习方向不一样。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是为强基计划开设并单独设置培养的,与普通批次专业比从专业学习到政策倾向都不同。

32、请问专业服从调剂是指校考前入围服从调剂还是考后录取服从调剂?

答:依据高校招生机制不同,具体可以参照招生简章或电话咨询招办。

33、请问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都是古文字学方向吗?有没有别的方向?

答:强基计划重点培养的是古文字学方向,所以2020年强基计划公布的专业都是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

34、有的学校说明报名时候设定专业是否愿意调剂选项,那没有说这个事情的学校关于专业怎么理解?比如,我想学生物,会不会最后录取到数学了?

答:可能会存在这种情况。以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情况看,部分院校按省市划分数线、按大类进行招生,面对此类情况,考生可选择不服从调剂。

35、强基计划对考生身体有什么限制?

答:部分高校强基计划专业对视力有要求,不招收色盲、色弱的考生,具体要求在简章中都有说明,其他符合国家标准即可。

36、强基计划理科生可以报考文史类专业吗?

答:以高校简章中对专业的文理科和选科要求为准。

37、强基计划是不是入校后不可以转专业?

答:原则上不允许。除个别高校明确说明不允许转专业外,部分高校允许在强基计划内转专业。


四、考试篇

38、强基计划校测考什么?

答:强基计划校测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其中15所高校不考笔试,具体考试科目和考试安排以高校简章公布和实际安排为准。

39、强基计划校测在哪考?

答:校测一般在高校组织试,也有高校在全国设置考点。

40、强基计划体育测试的要求是什么?没有合格影响录取吗?

答:体育测试以高校简章公布的项目和要求为准。有部分高校在简章中强调了体育测试不合格不能录取,家长和考生可以咨询招办具体要求或规避相关项目择校。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大部分高校临时取消了体侧。

41、体质测试与体育测试有什么不同?

答:是一样的内容,叫法不同。高校强基计划简章对体测都有具体项目的说明和标准,每个学校不一样。

42、江苏的考生如果同时报上海复旦的强基和南大的综评。南大校测在強基前面,如果通过校测了,复旦的强基是不是即使入围也不能参加了?

答:不是的,仍然可以参加复旦的强基,录取顺序强基优先。


五、志愿录取篇

43、强基计划和高考冲突吗?

答:没有冲突。强基计划是依托于高考进行的高校选拔方式,强基计划以考生的综合成绩录取,其中考生的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比例不低于85%。2021年强基计划在预计在4月报名,高考后确定入围、进行校测,在时间安排上也不影响高考。

44、强基计划招多少人?

答:2020年高校强基计划总招生计划大约在6100人左右,具体到高校,除清北外大致在30-210人之间。


45、强基计划报名即填写志愿,如果以后高考分数出来后,后续不想参加强基或者强基录取了,不想走强基,对后续统招批次有影响吗?

答:高考成绩出来后不想继续参加强基计划可以不去校测,对后续志愿填报没有影响;但参加校测后被强基计划录取了,后续志愿批次的填报不能被投档录取。

46、强基计划校测考试在高考前还是后面,能不能说一下具体时间?

答:2020年强基计划校测在高考成绩出来后,8月4日前进行。2021年时间往前推1个月即可,具体以高校通知为准。

47、报名强基计划,对正常填报志愿可有影响?

答:没有影响。强基计划在提前批之前招生,如果没有被录取不影响接下来的批次录取。

48、请问被强基预录取了,还能放弃强基吗?

答:不可以了。

49、强基计划是校测通过了就直接被录取了是吗?还用单独填报志愿吗?

答:强基计划不用单独填报志愿,强基计划校测以后择优确定预录取名单,高校报省级招办审核后,办理录取手续。具体以各省教育考试院政策为准。

50、强基计划优先录取,还可以填报其他批次高考志愿吗?

答:大多数省份提前批志愿填报,在强基录取结果出来前进行,为稳妥起见还是要填报相应批次志愿。

51、强基计划是不是不能低于裸分录取最低分数?

答:不是的,强基计划是按报考考生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52、强基计划需要跟实际高考成绩关联吗?

答:高考成绩是综合成绩的一部分,一般占综合成绩的85%。

53、强基计划综合成绩如何计算?

答:综合成绩=高考成绩85%+校考成绩15%。其中2020年南开大学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90%,校测仅占10%。

54、强基锁档是什么意思?

答:强基计划录取工作在本科提前批之前完成,一经录取不能参加后续批次的志愿。

55、被强基计划录取后还需要参加其他批次志愿录取吗?

答:考生高考出分后正常填报高考志愿。被强基计划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在参加本省后续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56、江苏A类高校综合评价和强基计划,哪个录取在前?

答:强基在前,首先安排录取。根据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江苏综合评价录取在强基计划之后本科提前批次之前完成。


六、培养就业篇

57、强基计划本硕博是一个专业读完吗?

答:本科阶段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硕、博阶段可以选择其他方向共读,具体要以高校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为主。

58、通过强基计划上大学必须读博士吗?

答:强基计划是高校本科招生,未来要不要深造考生可以自己选择,在研究生、博士阶段都可以放弃。

59、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以修双学位吗?

答:可以。

60、强基计划考上一个学校后,考其他学校的研究生会受到限制吗?

答:2020年有部分学校宣称本硕博的政策限定本校,如果想去其他学校深造,则退出强基计划。

61、强基计划就业方向如何?

答:强基计划开放的都是基础专业,考生可以选择在强基计划培养模式中继续深造,也可以直接就业。

62、强基计划都是本硕博学习吗?读硕博阶段要进行考试录取吗?

答:强基计划有推荐本硕学习的政策倾斜,并且多所学校强调有动态进出机制,会考察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进度。

63、通过强基计划上高校的学生,入校后能同时再选修一门别的专业吗?

答:看高校培养模式的说明,部分高校鼓励考生选修其他专业。

64、强基计划数学类专业具体包括哪些方向?

答:数学类专业具有人工智能、信息类、计算机、大数据等方向,考生可根据高校给出的信息,在专业类中选择具体方向学习。

65、强基计划本科后可以换专业吗?

答:可以,基础学科可以延伸不同的研究方向,涉及具体报考的专业请详细参考高校的培养模式说明。

66、报考强基计划可以保研保博吗?

答:只要专业学习符合条件,都可以有保研保博资格,且单独设置名额。

67、强基计划如果被录取,毕业后会不会被国家分配到山村支教?以后的工作是不是国家指定分配?如果是这样,对国家分配的地区有没有选择权?

答:不会,强基计划毕业生是自主就业,在学习阶段都可以选择是否退出强基计划。

68、强基计划学生培养模式与普通的有什么不同?

答:强基计划单独编班,设置20-30人小班;或实行书院制,如清华大学;或在原拔尖计划的基础上再次升级,倾向更多的政策和师资,整体来看前景光明。

除此之外,强基计划都有相匹配的进出机制,如果不适应强基计划或在相应阶段考核不合格将退出强基计划,转入普通班学习。如果普通班考试有意加入强基计划,也可以通过相关考核补入名额。

69、基础医学就业方向是什么?

答:基础医学就业主要前往高校当老师,进入国内外科研院所研究、医院研究所、药企技术开发等。

70、强基计划的毕业证有不同吗?

答:从目前政策来看,强基计划的毕业证上目前没有特殊标记。


七、实操篇

71、强基计划报名地址是什么?

答:强基计划报名统一在阳光高考特殊招生报名平台进行。

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

72、强基计划招生什么时间开始报名?招生简章什么时间发布?

答:根据政策要求,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在3月底前公布,招生简章发布后4月进行网上报名。

73、强基计划报名时间有多长?

答:2020年强基计划报名时间最长的为中山大学22天(2020年5月9日—5月31日);时间最短的为南开大学11天(报名时间5月11日—5月22日),大部分高校集中在5月31日截止报名。

74、学信网和阳光高考平台是什么关系?

答:学信网和阳光高考平台同属于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共用账号、密码,报名需提前在学信网进行注册。

75、学信网注册账号,出现身份证号码重复需要验证,是怎么回事?

答:可能征兵注册过,可以问问社区或联系学信网客服解决。

76、学信网很早以前注册过,账号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答:可以通过证件号码或手机号找回。

77、报名必须用考生的身份证注册吗?

答:是的,报名时系统会自动读取考生基础信息。

78、报名系统的页面打不开怎么办?

答:可以升级您的Internet Explorer(IE)浏览器至最新版本或将搜狗、360、QQ等浏览器切换到极速模式,还可以下载安装谷歌、火狐等浏览器以达到最佳观看模式。

79、学信网账号以后还有用吗?

答:非常有用,报名结束后,入围、考试安排等信息可能在系统内发布通知。此外,学信档案查询、研究生报名、征兵入伍等也是在该平台进行。

80、如何查看高校强基计划的分省招生计划?

答:必须选择报名该所大学后,才能查看招生计划信息。点击进入报名系统,选择一所目标高校,选择开始报名,确认继续报名后可在页面左侧查看自己能选择的专业招生名额。


81、报名系统为什么无法上传照片?

答:强基计划报名系统自动读取考生高考报名信息,照片同步高考报名照片,不能更改。

82、强基计划志愿填完可以修改吗?考生是否可以更改或取消报名?

答:在报名时间内都可以进行修改或取消报名。如已经确认并上传《志愿表》,再次报名时需要上传新的《志愿表》。

83、取消报名有次数限制吗?

答:没有的,只要注意在规定报名时间内即可。

84、强基计划报名表如何上传?对格式有要求吗?可以用手机拍照吗?

答:报名完成后,系统会生成报名表。下载打印后按照高校要求考生签名或盖章后上传。

上传文件格式为JPG、JPGE或PNG,大小为10kb-10M。

只要保证内容清晰,上传扫描件或拍照都可以。

85、我能上传我的高中奖项信息吗?

答:符合高校破格入围资格的考生选择破格报名,可以上传获奖信息及证书。第一类考生无需上传附件,2020年仅清北等少数高校要求考生补充材料,具体以高校报名系统要求为准。

86、请问报强基计划用自荐信吗?

答:强基计划报名系统简化,大多数高校不需要上传附加材料,也有少部分高校需要自荐信,如重庆大学、清华大学(专业申请理由)等,具体以当年报名系统要求为准。

87、系统显示“无符合条件的招生计划”是什么意思?

答:这样表示该校在你省(文科/理科/对应选科)没有招生计划,不能报名。

88、请问强基报名中的附加信息填什么?

答:根据报名系统提示进行填写,2020年大部分高校不需要上传附加材料。

89、北京大学附加信息怎么填?

答:根据提示,注册登录北京大学本科招生网上报名平台,按照提示完善信息,打印、签字然后回到强基报名系统上传。

90、为什么报名系统看不到一些省招生计划,是有些地区没有机会吗?

答:个人只能在报名系统看到该校在本省的投放计划,显示还匹配了考生的文理科或选科条件,即只能看见你能报的专业情况。

91、报名截止后,是否可以更改或取消报名?

答:不可以。报名截止后,报名信息不予退回处理。

92、报名不需要推荐信,自荐书,高中三年各学期成绩,排名,高三历次模考成绩,排名等一堆材料,还要学校盖章证明吗?

答:2020年强基计划报名较简洁,一般不需要以上材料,依据报名系统要求即可。

93、点进某个大学招生系统就必须在哪个大学报名吗?还是可以每个大学都进去看看?

答:都可以看,需要开始报名才能看到,看完以后可以在“基础信息”里取消报名即可。

94、报名期间如果想换另一所学校报名,取消志愿的次数有限制吗?

答:没有,在报名期间都可以取消报名。

95、强基计划有报名费吗?

答:高校强基计划报名是免费的。

96、强基计划可以同时报多所大学吗?

答:2020年强基计划高校均限报一所。

97、一旦确定报考专业,如果成绩出来符合,不可以改专业了吗?

答:报名截止以后不能修改。

98、请问强基计划入围了可以不去,选择统招吗?

答:可以不去高校校测,或按高校要求进行回执确认放弃申请强基计划。

99、强基计划限报1所是指?

答:强基计划报名时限制是能报考1所,部分学校可以选多个专业。

100、强基计划中的一本线是什么?

答:未合并批次省份一般表述为:理工类/文史类一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省份特殊类型最低录取控制线可视同一本线,具体表述以生源地省招办公布为准。

公服平台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最新消息

甘肃教育在线

甘肃教育在线

甘肃微教育

甘肃微教育

甘肃微就业

甘肃微就业

甘肃校企合作

甘肃校企合作

甘肃职业技术教育

甘肃职业技术教育

技能甘肃

技能甘肃